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贵宾会官网|曾经冠绝车坛的它 如今却这般堕落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7:40    次浏览

天籁作为日产入华以来最经典的一款车型,在我国市场之所以有那么好的口碑,和当年公爵与风度在华的风光史不无关系。在老一辈的车主眼里,公爵和风度的地位是现在天籁远远比不上的。 日产从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虽然一直稳住日系三强的位置,但和以前相比,日产在整个大市场的地位下滑得非常严重,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谈一下天籁的发展史以及我个人的看法。时间追溯到1972年,回到公爵最初入华的那个黄金年代,当时公爵和丰田皇冠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高端进口车的市场,在八、九十年代,各界名流以及政府官员的出行坐骑不是皇冠就是公爵。亮眼的市场占有率让中国人开始了对日产这个品牌的认知,当时的公爵也成为了日产的代表。 第七代公爵(Y31)毕竟公爵130离我们年代太久远,我们把目光放到在华最经典的一款公爵——Y31,这一款车型在中国可以用“泛滥成灾”来形容。日产在1987年推出了这款全球首例搭载5AT自动变速器的中高级轿车。 第七代公爵(Y31)这一代公爵(Y31)直到1992年才能进口到中国,而且大部分都是从香港进货,所以假如你某天在街上看到一台右舵的老日产,很有可能就是它。在二十多年前就配有真皮电动座椅以及CD音响,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人连CD机都买不起,可见公爵的配置有多高。 第七代公爵(Y31)如果说公爵入华让国人有了对日产品牌的认知,那发展到第七代的公爵Y31在华的丰功伟绩就奠定了日产高端、先进以及豪华的品牌定位。在公爵Y31称霸我国中高端市场的同期,日产初代风度A31也打进了中国市场。风度一直被认为是天籁的前身,但初代的A31却是运动世家出身。出自日产战神Skyline R32平台的第一代风度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挂以及前置后驱的运动底盘布局,虽然在动力方面略低于R32,但也掩盖不了它先天适合飘移的潜质,直到现在都还有改车党为它着迷。 第一代风度(A31)继公爵为日产扣上高端豪华的光环之后,风度A31的畅销又证明了日产的运动基因。公爵和风度征战各自的市场,在1998年,第十代公爵面世,日产名机VQ引擎的加持以及后驱和四驱版本的相继推出,让这一代公爵走到了产品顶峰,这也成为了公爵的绝唱。随着日产战略的转移,在2004年日产将公爵系列车型全球停产,把高端市场交给自家的英菲尼迪,从此日产开始走亲民路线。 第十代公爵(Y34) 无独有偶,同期的风度也在1998年推出第三代车型,历经十几年的市场考验,日产坚定了家用车的决心。第三代风度完全脱去了初代的运动气息,将豪华舒适体现的淋漓尽致,全车尺寸拉长的同时又不失流线之美,和公爵一样也采用了VQ系列发动机搭配5AT变速箱,将静音又提升上一个新高度,也正是这一代风度,让日产带上了“静音王”的光环。 第三代风度(A33)2003年,日产宣布把风度车系停产,开创了新品牌天籁,在2004年9月由东风集团引进国产,日产正式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由于当时合资的中型车还比较少,凭借着出色的静音水平和舒适性,以及前辈公爵和风度在华搭建的基础,初代天籁一上市就红遍大江南北,顶配车型更是搭载了3.5L的VQ发动机,而那时候日产的VQ发动机已经连续十几年获得“沃德”全球十佳发动机,这项纪录是空前的,直到目前都没人打破。 第一代天籁(J31)2005年,天籁迎来了第一次换代,被分为“天籁公爵”和“天籁”两个系列,新天籁基于日产最高级的D平台打造,天籁公爵的出现勾起了人们对老公爵的怀念,虽然此彼有别,但也能满足很多公爵迷的情怀。 第二代天籁(J32)长达2900mm的轴距换来的是宽敞的后排乘坐感受,做工水平也超出了消费者对这一级别车型的期望,3.5L的VQ发动机继续保留了下来,普通版的天籁新增了2.0L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降低入门版本的门槛,而原来的2.3L则被VQ25发动机取代。 这一代天籁预示着日产要将低端路线覆盖全系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确立品牌定位,也正因为这样,日产头上的光环在渐渐褪去。到了2013年,第三代天籁上市,也是目前最新的一代,公爵取消了3.5L的VQ发动机,原本的VQ25六缸发动机也被新的2.5L四缸发动机取代。从此,天籁进入全系四缸的时代,从最初的全系V6发动机发展到现在,天籁不断地将产品定位降低,也许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但是在消费者以及汽车媒体看来,都感到比较失望。 受限于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及排量税,中低配车型使用新的四缸发动机并无伤大雅,但作为品牌的旗舰产品,又拿不出能和本田丰田对拼的混动技术,在公爵的发动机舱装进一台姿色平平的2.5L四缸发动机,实在是让消费者难以买账。 从销量数据来看,这一代天籁确实扇了日产一记耳光,这样下去“静音王”和“大沙发”的光环很快就会被挥霍掉。 师爷点评从公爵和风度在到天籁的发展历程看来,日产的旗舰产品正在不断地走下坡路,虽然战略的转移让日产品牌主打低端家用车市场,但作为一个曾经的王者,要有自己的底线。价格区间可以通过增加新车型去填补,一味地去砸自己品牌减配降价,通过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实现销量上涨,但品牌力是前辈辛辛苦苦建立下来的,它要是降下来就没有销量那么容易涨回去了。希望日产以后能够通过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去提升自身的产品力,进而去赢回自己市场份额,不要像现在这样“吃老本”。文丨师爷